交通協管員 交通協管員是協警嗎 2018交通協管員工資
交通協管員 是什么?
顧名思意,交通協管員,就是在交通繁忙的路段或路口,協助交警人員管好交通的人員,主要負責行人及車輛的秩序。但沒有處罰權,他們的存在,能各好的配合交警的工作,因為一般路口或路段只配一到兩名交警,不能方方面面照顧到,他們就起到了這個作用。
“交通協管員”的職責是協助維護交通路口的交通,特別是行人及非機動車的交通。但如果“交通協管員”只是負責督促行人要遵守“紅燈停,綠燈過”的交通法則,那確實有些小兒科。然而,在城市當中,往往是在需要通行的地方卻沒有設置交通燈、天橋隧道等交通設施,或者是雖設置了但不合理,又或者是已有的設施遭到了損壞,這些情況都在客觀上造成了“行路難”,從而進一步影響了整個城市的交通狀況。
那么,哪里的交通設施需要改善?哪里的需要增加?這些情況現在并沒有專門的人力去進行日常性的實地發現、跟蹤調查等。如果“交通協管員”能夠在協管行人交通的同時,肩負起相應的道路交通狀況發現與調查工作,并且把有關狀況匯總呈交給相關決策部門,作為制定對策時的依據之一,那么“交通協管員”或許更能起到協助改善城市交通的作用。
協管員工資一般多少錢一月

每位交通協管員工資待遇:最低工資(1900元/月)、績效考核工資(300元/月)、交通補貼(46元/月)、繳納五險(974.05元/月)。
城管協管員:入職不滿1年的協管員月薪1720元(含個人應當承擔的保險部分),入職滿1年的月薪是1920元(含個人應當承擔的保險部分);云龍區協管員月薪為1920元(含個人應當承擔的保險部分);協管員月薪為1700元(含個人應當承擔的保險部分),區機動隊協管員月薪1800元(個人部分單位承擔,工作滿3年每月增加500元)。另外,協管員在職期間,每人每月按照考核成績發放加班補助(不超過480元)
自其誕生之日起,協警便成為一個備受爭議的群體。協警是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的重要力量,這支隊伍有效緩解了一些地方在編警力不足的問題,提高了公安機關依法履職能力,為維護社會治安和打擊違法犯罪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協警隊伍中一些人員的法制意識與業務素養有待提高,個別協警以權謀私、違法亂紀,也引發社會對協警群體的不滿。
近日,半月談記者深入到北京、廣東、江蘇、安徽和浙江等地的協警群體中去,走進他們,重新發現他們,聆聽爭議背后的故事,探究“執法”尷尬的緣由,詢問他們的發展訴求和前途困惑,讓社會提升對協警群體的認知。
受到爭議的群體
“站沒站相、坐沒坐相,說是在執勤,嘴上還叼著煙,話都橫著出來。”北京市民關先生如此形容朝陽區一家大型文玩市場門口的協警隊員。
“曾經看到一個協管員在前面一路小跑著貼條(張貼違章罰單),另一個騎著車跟在后面拍照。”“協管員會不會公報私仇?‘貼條’多少是不是也是他們的工作考核指標之一?協管員素質參差不齊,如何才能有效監督他們的工作?”“snoopy21”等網民不無擔憂。
采訪中一位協警大隊大隊長告訴記者,協警一直以來是一個“沉默”的群體,也是一個飽受詬病的群體,上網一搜,關于協警的負面新聞并不少見。
而同時我們也聽到這樣的聲音,“路這么寬,車這么多,多虧了協警們指路,要不然真有點害怕。”在北京長安街南長街路口,帶著孩子來北京旅游的霍女士說。
“都是老街坊,人熟、路熟,有他們天天這么巡邏著,胡同里溜門撬鎖、偷自行車的少多了。晚上不管是出門還是在家都覺得比較安全。”北京市東城區韶九社區一位工作人員說。
在北京、廣州、江蘇、安徽、浙江等地采訪,記者感覺到協警是一個充滿爭議的群體。協警隊員們分析一些協警形象不好的原因時表示:一方面我們不是“正規軍”,服裝款式沒有完全統一,顏色也是五顏六色,有的服裝市場上還可以隨意買到,這些讓人感覺我們這支隊伍很松散。同時確實有些協警素質不高,有的協警下班后,服裝也不換就敞胸露懷地在路邊喝酒,影響不好。一些協警也表示個別害群之馬吃拿卡要、違法亂紀嚴重損壞了協警的整體形象。
爭議的背后,是公眾對協警行業的陌生。采訪中,不少市民都會問到一個問題:“協警具體都干什么?”記者采訪了解到,以蘇州市為例,警務輔助人員主要從事以下四種工作:一是信息采集工作。目前蘇州外來人口信息主要由警務輔助人員采集。二是治安巡邏工作。蘇州市從事路面巡防的治安輔助人員占警務輔助人員總數的60%以上,他們也是公安機關路面巡防的主力。三是協助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如交通協管員。四是從事機關行政管理等非涉密性工作。包括情報信息研判、接警、檔案管理、后勤保障、技術輔助等工作。目前蘇州全市有警務輔助人員3.5萬名左右。
蘇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張躍進說,警務輔助人員在緩解警力不足、節約行政成本、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等方面的作用顯著。當前城市人口密度越來越大,人口流動性也日趨增強,社會治安狀況呈現復雜化趨勢,但現有警力編制又很難突破,在這種情況下,警務輔助人員已成為輔助人民警察維護社會治安的重要力量。
不應被忽視的作用
蘇州市滄浪區交警大隊輔警吳福康說,經常有人問我去銀行怎么走,“如果不穿這身制服,不會有那么多人問我,這是對我的職業的信任,在協助維持交通秩序之外能做點服務群眾的事,心里特別高興。”
北京市豐臺交通支隊方莊大隊巡控道路總長約120公里,轄區面積28.73平方公里,轄區內既有人員大量聚集的方莊居住區,也有交通情況復雜的南三環、方莊美食街等。大隊共有68名民警、110名協管員。“民警要承擔巡邏、執法等多種勤務,這么大的轄區面積僅靠這些民警很難兼顧,而這些協管員就像釘子一樣釘在路口,幫助民警完成了很大一部分維持交通秩序的工作。”大隊長徐延說。
“有的巡防隊員工作時間長、經驗豐富,也比較積極主動,能夠起到很大的警務輔助作用。除了現場協助警務活動,巡防隊員的日常巡邏也能起到很大震懾作用。”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椿樹派出所的協警汪肇祥說。記者了解到汪肇祥因為打扒經驗豐富,現在專門負責協助轄區一家大型超市的反扒工作,從2005年12月這家超市開業以來,通過汪肇祥發現而做拘留以上處理的扒手超過700名。
而在民警執法、特別是實施抓捕行動的過程中,輔警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廣州市荔灣區橋中派出所民警陳鋒告訴記者,抓捕一名犯罪嫌疑人,一般情況下都需要兩三個人一起行動,但事實上又調配不出來這么多一線民警,如果沒有輔警的幫助,一線民警可能需要增加一倍還不夠。
廣州市實有人口已經超過1500萬,平均每萬人只擁有20名警察,警力不足的問題在短時期內仍然較為突出。通過有效整合,輔警隊伍為廣州社會治安貢獻了很大的力量。以2011年為例,廣州市輔警共抓獲各類現行違法犯罪分子18419人,協助公安機關破獲各類案件12812宗,提供各類線索15866條。
是走還是留
據悉,目前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管理的交通協管員有7000多人,到今年8月底將突破萬人。但壓力大、收入低等原因也常常導致公安機關在招募協警時遭遇尷尬。“城區的交通協管員缺編,但城區居民一般都不大愿意從事這個職業,我們只能從遠郊去招,即使這樣應聘者也是‘4050’人員較多。” 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協勤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有些來自門頭溝、房山等遠郊地區的協管員,每天上下班單程有時就要花費三四個小時。
在遭遇招聘尷尬的同時,人員的流失也是公安機關不得不面對的一大問題。合肥協警羅映輝因勸阻交通違章行為而遭遇私家車主碾壓的案件在當地協警中影響較大。事發后,一些合肥市協警選擇離開崗位。小許是一名大學本科畢業生,通過考試成了協警中的一員。但干了幾個月后,他就辭了職。他的一位同事表示,可能是碾壓事件對他的影響比較大,又經常聽到一些協警受傷甚至犧牲的消息,小伙子覺得干協警的風險和壓力太大。
與人民警察一樣,警務輔助人員在履行職責中也會出現一定的傷亡。2011年,蘇州全市警務輔助人員因工受傷124人,因工致殘16人,因工死亡6人。
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公安分局椿樹派出所政委王宏瑞介紹說,目前協警隊伍的人員組成、教育培訓、職責功能、權益保障等方面還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國家標準,對如何具體地保障協警的各項權益也沒有統一的相關規定。專家表示,目前亟須出臺一部全國性的協警條例,對相關問題進行統一規范和明確。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楊建華表示,目前最緊迫的就是要給協警隊伍“脫敏”,讓協警更多地走進公眾視野。通過傳媒讓公眾知道協警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改變他們腦海中“協警是在多管閑事”的成見,同時也要為協警提供盡可能多的保障,盡量留住優秀協警。
夾縫中的協警
沒有執法權,工作辛苦卻不被理解,收入低、無保障,機會少、前途渺茫……走進協警群體,你會發現站在警察身邊、表面光鮮的協警背后也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尷尬的工作
“警察過來一說,違法停車的馬上就開走了;我要去說,人家連看都不看我一眼。”北京市的交通協管員武文軍說,協管員在工作中挨罵甚至挨打的情況不少。
“委屈”是交通協管員要上的第一課。“剛開始工作時,遇到一個和我年齡差不多大騎自行車的老師傅,我讓他等綠燈亮了再走,他回頭就罵。”交通協管員趙俊祥說,在糾正一些電動自行車的違章行為時,有時候騎車人故意加大油門作勢沖撞協管員。剛開始的時候覺得特別委屈。實在憋不住了,就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吼幾聲,發泄出來。現在漸漸地也習慣了。
“上面對我們的要求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一名協警告訴記者。
說到執勤,廣州市天河區黃村派出所輔警中隊機動班班長張鋒最怕的就是處理酒后糾紛。今年春節前經歷的一件事讓他感觸頗深。他說,當天一個企業在一家五星級酒店舉辦年會,一名女服務員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幾名醉酒男子對這名女服務員不依不饒、動手動腳。接警后,張鋒到現場協助一名民警進行處理,希望將涉事雙方分開進行調解。
這時一名醉酒男子很不禮貌地用手拉著張鋒的臂章看了看,說:“輔警啊,我還當是誰呢?你說你算老幾?你說啊?”說著乘民警沒注意,一把抓住張鋒,和另外幾名醉酒男子一起將他推搡進一個包廂,開始拳打腳踢……說到這里,張鋒停頓了一下。他說他也不想再去責怪誰。
蘇州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克穩說,輔警實際上是比較容易受侵害的群體,一方面是因為輔警承擔大量一線巡邏任務,危險性大。另一方面,群眾若與警察發生矛盾,一般情況下是不敢找民警麻煩而會找輔警出氣。
3月9日傍晚5點左右,濟南建設路郎茂山路口,一名老人不知該去往何方,路口協管員發現了這一幕,得知老人迷路后,她主動照顧起老人,幫忙尋找家人。在民警的協助下,聯系到老人的家屬。
交通協管員送吃送喝送到派出所
據交通協管員賈秀云介紹,9日下午5點,她正在指揮交通,綠燈一閃,她吹響通行的號令,有一位70歲左右的老人站在原處,一動也沒動,賈秀云馬上問她怎么不走。這位老人回答恍恍惚惚,稱自己也不知道去哪里。
賈秀云稱,她當時就覺得老人肯定是犯糊涂了,馬上將老人叫到一邊進行交流。老人自稱今年已經68歲了,姓韓,老家是泰安市大汶口人,當天早晨四點就起來了,一直走了十三個小時,下午五點,迷迷糊糊到了濟南,老人稱自己也不知道出來干什么,并稱在濟南沒有親屬。
交通協管員送吃送喝送到派出所
看到老人又渴又餓,賈秀云馬上給她買了兩個大包子和豆漿,老人客氣了一番后,很快將包子吃完。眼看天即將黑下來了,老人還無法提供家人信息,賈秀云把老大娘送到派出所。
經民警查詢,老人的兒子就在濟南槐蔭區打工,民警很快聯系上了她的兒子。據老人的兒子介紹,老人患有小腦萎縮癥,記憶很差勁,并且非常好動,當天上午吃完飯后,一不注意就跑丟了,多虧了細心的賈秀云。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