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集團宣告破產,方正集團宣告破產原因

方正集團,應該是鼎鼎大名,我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聽過方正集團,那么最近聽說方正集團宣告破產了,大家知道仿站集團宣告破產的原因嗎?

方正集團是北京大學于1986年投資創辦的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王選院士是方正集團的技術奠基人,其發明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奠定了方正集團的起家之業。

方正集團堅持“科技頂天、市場立地”的發展理念,矢志不移地踐行“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模式,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北大教學科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30余年來,方正集團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不斷發展壯大。方正集團以IT產業的不斷深耕和發展為基礎,逐步形成了IT、醫療、產業金融、產城融合等業務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旗下擁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醫藥、北大資源、方正證券、中國高科等6家上市公司。

截至2018年底,方正集團總資產3606億元,凈資產655億元。2018年,方正集團年收入1333億元,年凈利潤14.9億元。目前,方正集團海內外員工合計約3.8萬名。

方正集團是首批6家“全國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之一,是國家120家“大型企業集團試點”之一,是“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之一,并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十大科技成就”、“中國專利獎金獎”等獎項。目前,方正集團旗下擁有3000多名研發人員,擁有多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

在“2019中國企業500強”中,方正集團排名中國第138位。在2019年度“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中,方正集團排名中國第5位。同時,方正是“中國馳名商標”,位居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評選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第86名、“亞洲品牌500強”第196名。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方正集團榮獲“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入選國務院扶貧辦2018年度“企業扶貧50佳案例”。

 

作為中國最大的校企,北大方正集團自創辦以來便享有非常高的社會聲譽,其是由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1986年投資創辦的大型國有控股企業,也是國內僅有的兩家資產超過千億元的高校之一。該集團主要以IT產業為基礎,逐步形成了IT、醫療、產業金融等業務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旗下擁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醫藥、北大資源、方正證券、中國高科等6家上市公司。2018年,其年收入為1333億元,年凈利潤14.9億元,總資產達到3606億元,凈資產655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38位、“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第5位。截至2019年9月底,該集團總資產已經達到3657.1億元。

方正集團宣告破產,負債總額3030億,大型國企經歷多輪內斗!

但就是這樣一個體量如此大的集團企業,如今卻面臨著破產重組的窘境,并且已經到了非這樣做不可的境地。據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該集團的負債已經達到約3030億,資產負債率約83%。其中,本部背負的債務達700多億,300多億為債券融資,400多億為銀行貸款。此外,在該集團的非流動負債中,應付債券額為872億,非流動負債總共達1122億,流動負債總共達1907.30億元??梢哉f,當下的方正集團是一個十足的“爛攤子”,每天虧損達1183萬,有息負債1600億。

方正集團宣告破產,負債總額3030億,大型國企經歷多輪內斗!

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下,方正集團還面臨到2020年企業債到期償還的巨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其只能宣告破產。實際上,在2019年12月時,方正集團就發公告稱,因流動資金緊張,故而未能按約定籌款償債,并將還款期限順延到2020年2月21日。如今,看來之前的過渡并沒有產生任何作用。

方正集團宣告破產,負債總額3030億,大型國企經歷多輪內斗!

破產消息一出,全國頓時錯愕,沒有人能意料到這一龍頭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便化為泡沫。不過,北京銀行也指出,方正雖然沒有償還能力,但有重組的價值,故向法院提出重組要求。有傳言稱,中交集團、保利集團、中國信達等企業均對其拋出過橄欖枝,但截至現在,新的投資者依然沒有眉目。為此,很多人也開始議論估計沒有一個企業愿意接手這一爛攤子,畢竟方正現在的窟窿太大、體量太大、風險太高!

“最牛校企”方正集團瀕臨破產:經歷多輪內斗負債超3000億

2月21日,方正集團“19方正SCP002”債券到期,規模為20億元。上海清算所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當日結束,未收到方正集團支付的付息兌付資金。

方正集團宣告破產,負債總額3030億,大型國企經歷多輪內斗!

而在2月14日,北京銀行因方正集團未能清償債務,且明顯不具有償債能力,向法院申請對方正集團破產重整。2月21日,方正集團發布公告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北京銀行申請。

方正集團依托北大,被譽為中國“最牛校企”,旗下擁有方正證券、北大醫藥等6家上市公司。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方正集團總資產超3600億元,總負債3029.51億元。

方正集團為何會落入破產重整的境地?

“IT企業中內斗最激烈的地方”

根據方正集團官網信息,方正集團是北京大學于1986年投資創辦的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王選院士是方正集團的技術奠基人,其發明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奠定了方正集團的起家之業。

上世紀70年代后,西方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由于計算機是建立在英文基礎上的,如果不能實現漢字信息化處理,中國將毫無疑問地被排除在世界信息化潮流之外。然而與拉丁字母相比,漢字不僅字數繁多,而且變化萬千。因此,有人甚至提出,要想跟上信息化步伐,就要廢除漢字,走漢語拼音化的道路。

王選意識到漢字信息化處理的重要性,選擇了其中難度更大、社會需求更加緊迫的漢字照排系統,并采用激光輸出方案,直接研制世界上尚無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

最終,王選成功發明激光照排技術,使中國印刷業告別了鉛與火時代,迎來了光與電,王選本人被譽為“當代畢昇。

王選認為,應用技術成果一定要在市場上進行考驗,而成立開發公司是技術與市場結合的橋梁,他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時任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支持。

1985年,北大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主打產品為照排系統。

1987年,北大物理系講師張玉峰、張兆東、晏懋洵等人創辦了“北大技術服務部”。當時王選主持開發的中文激光照排系統技術非常領先,在北京大學的撮合下,兩支隊伍會合。

1988年,北大科技開發總公司改名為北大新技術公司,開始了華光IV型照排系統的生產和銷售。

1989年訂貨金額突破一億元大關,為后來方正集團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91年,公司正式改名為北大方正,并陸續推出了方正系列照排新產品。

1995年,方正在香港上市,王選受邀擔任方正(香港)董事局主席,成為方正的靈魂和旗幟,甚至被媒體稱為“方正之父”。

方正系列照排產品,使得我國書刊出版周期從300天縮短到100天左右,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占領國內報業和書刊(黑白)出版業90%以上市場,并在海外華文報業市場得到廣泛使用。

在公司迅猛發展的同時,方正內部人事更迭頻繁。方正集團如走馬燈般換了4任總裁,只有王選和張玉峰巋然不動,但二人因為經營理念存在分歧。

1999年9月,“逼宮大戲”上演。當年9月16日,香港方正的第二大股東要求香港方正董事局主席王選辭職。9月20日,方正集團一些中高層管理人員又聯名要求王選留任方正集團董事長、香港方正董事張玉峰辭職。

方正集團宣告破產,負債總額3030億,大型國企經歷多輪內斗!

有媒體報道稱,方正被業內認為是中國IT企業中“內斗”最激烈的地方。

在內斗的同時,方正業績出現下滑。1999年,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虧損超2億。

對于雙方爭端,北大校方“各打五十大板”。1999年10月,張玉峰和王選同時退出集團董事會,張保留了上海方正延中科技實業公司董事長,王選則保留了香港方正董事會主席的職務。

方正集團董事會成員調整為王選、肖建國、閔維方、張兆東、張旋龍、唐耀福、魏新組成。其中北大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閔維方任集團董事長。

2001年11月,閔維方不再兼任集團董事長,魏新脫穎而出,晉升為集團董事長。同時兼任方正科技的董事長、總裁。

公開資料顯示,魏新歷任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教育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北大方正集團副董事長、方正投資公司董事長、世界銀行教育發展項目顧問等職。

2002年7月29日,方正控股發布公告稱,王選辭任公司董事會主席職務,方正告別王選時代。

魏新引入凱地系李友

魏新成為方正集團掌門人后,方正的內斗并未終止。

相信大家都知道方正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校企,背靠中國頂尖學府——北京大學!旗下擁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醫藥、北大資源、方正證券、中國高科等6家上市公司。

如今的方正集團被媒體批評“一手好牌的打稀爛”、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方正集團總資產超3600億元,總負債3029.51億元,這虧的一個零頭也夠我們賺幾輩了啊。

方正的破產讓我想起了前幾年發生的事兒:2018年某天晚上,一段“方正證券另類飯局”視頻傳開。

方正證券分析師X軍與一哥們關系真不一般。。。

方正證券員工X蕾和該男子也有摟抱哦

當網友說:貴圈真亂時,當事人回應說:純朋友聚會清者自清。

2019年3月知名大V“@互聯網的那些事”爆料:某公司實習生使用微軟雅黑和盜版PS,接到方正集團和adobe起訴,印刷樣稿5000萬張已經全國商用,公司損失2860萬,裁員8個主管,共計42人。這位爆料者表示自己也是被裁掉的一員。@互聯網的那些事 對此評論稱,“厲害了 差點搞垮一家公司”。這事不僅震驚了設計圈還上了熱搜。

2月21日,方正集團“19方正SCP002”債券到期,規模為20億元。上海清算所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當日結束,未收到方正集團支付的付息兌付資金。

而在2月14日,北京銀行因方正集團未能清償債務,且明顯不具有償債能力,向法院申請對方正集團破產重整。2月21日,方正集團發布公告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北京銀行申請。

方正集團依托北大,被譽為中國“最牛校企”,旗下擁有方正證券、北大醫藥等6家上市公司。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方正集團總資產超3600億元,總負債3029.51億元。

方正集團為何會落入破產重整的境地?

“IT企業中內斗最激烈的地方”

根據方正集團官網信息,方正集團是北京大學于1986年投資創辦的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王選院士是方正集團的技術奠基人,其發明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奠定了方正集團的起家之業。

上世紀70年代后,西方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由于計算機是建立在英文基礎上的,如果不能實現漢字信息化處理,中國將毫無疑問地被排除在世界信息化潮流之外。然而與拉丁字母相比,漢字不僅字數繁多,而且變化萬千。因此,有人甚至提出,要想跟上信息化步伐,就要廢除漢字,走漢語拼音化的道路。

王選意識到漢字信息化處理的重要性,選擇了其中難度更大、社會需求更加緊迫的漢字照排系統,并采用激光輸出方案,直接研制世界上尚無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統。

最終,王選成功發明激光照排技術,使中國印刷業告別了鉛與火時代,迎來了光與電,王選本人被譽為“當代畢昇。

王選認為,應用技術成果一定要在市場上進行考驗,而成立開發公司是技術與市場結合的橋梁,他的這一想法也得到了時任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支持。

1985年,北大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主打產品為照排系統。

1987年,北大物理系講師張玉峰、張兆東、晏懋洵等人創辦了 “北大技術服務部”。當時王選主持開發的中文激光照排系統技術非常領先,在北京大學的撮合下,兩支隊伍會合。

1988年,北大科技開發總公司改名為北大新技術公司,開始了華光IV型照排系統的生產和銷售。

1989年訂貨金額突破一億元大關,為后來方正集團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91年,公司正式改名為北大方正,并陸續推出了方正系列照排新產品。

1995年,方正在香港上市,王選受邀擔任方正(香港)董事局主席,成為方正的靈魂和旗幟,甚至被媒體稱為 “方正之父”。

方正系列照排產品,使得我國書刊出版周期從300天縮短到100天左右,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占領國內報業和書刊(黑白)出版業90%以上市場,并在海外華文報業市場得到廣泛使用。

在公司迅猛發展的同時,方正內部人事更迭頻繁。方正集團如走馬燈般換了4任總裁,只有王選和張玉峰巋然不動,但二人因為經營理念存在分歧。

1999年9月,“逼宮大戲”上演。當年9月16日,香港方正的第二大股東要求香港方正董事局主席王選辭職。9月20日,方正集團一些中高層管理人員又聯名要求王選留任方正集團董事長、香港方正董事張玉峰辭職。

有媒體報道稱,方正被業內認為是中國IT企業中“內斗”最激烈的地方。

在內斗的同時,方正業績出現下滑。1999年,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虧損超2億。

對于雙方爭端,北大校方 “各打五十大板”。1999年10月,張玉峰和王選同時退出集團董事會,張保留了上海方正延中科技實業公司董事長,王選則保留了香港方正董事會主席的職務。

方正集團董事會成員調整為王選、肖建國、閔維方、張兆東、張旋龍、唐耀福、魏新組成。其中北大黨委副書記兼副校長閔維方任集團董事長。

2001年11月,閔維方不再兼任集團董事長,魏新脫穎而出,晉升為集團董事長。同時兼任方正科技的董事長、總裁。

公開資料顯示,魏新歷任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常務副院長、教育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北大方正集團副董事長、方正投資公司董事長、世界銀行教育發展項目顧問等職。

2002年7月29日, 方正控股發布公告稱,王選辭任公司董事會主席職務,方正告別王選時代。

魏新引入凱地系李友

魏新成為方正集團掌門人后,方正的內斗并未終止。

2001年,方正科技的祝劍秋意圖控制方正科技,而“凱地系”作為外援,幫助方正集團保全了對方正科技的控制權。李友作為“凱地系”的核心人物之一,得以進駐方正科技。

2003年是方正的關鍵之年,方正集團進行了股權改制,而李友是這場改制的主角。經過評估,方正集團2003年初的凈資產為1.5億元,總資產100億元,按照此估值,李友等人持有的招潤投資以4480萬元獲得了方正集團30%的股權。

這場改制曾引發巨大爭議,部分媒體和外界人士質疑此次改制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而李友進入方正集團,得到了魏新的大力協助。據媒體報道,魏新曾勸李友,方正集團是李友能施展才能的平臺。李友出任方正集團CEO在方正集團內部分歧嚴重,有人擔心李友卷款跑路。為此,魏新還給方正靈魂人物王選寫了一封長信。最終,李友順利成為方正集團CEO。

李友本人頗為傳奇。公開資料顯示,李友于1982年考入鄭州航院,其間因病休學一年,于1986年畢業。在鄭州航院的學習經歷,讓李友積累了眾多的嫡系,此后,投入其麾下的多是鄭州航院1985和1986屆的校友,被稱為“鄭航系”。

1986年畢業后,李友進入河南省審計廳工作。1994年,李友進入資本市場,并結識了張海,二者一起創立運作了河南心智、河南梅塞置業等公司,后來組建“凱地系”,張海與李友成為“凱地系”核心人物。

張海在14歲時自稱具有特異功能,能把樹葉“由大變小”、用意念“讓時間倒流”、讓絕癥患者“手到病除”……28歲時,張海入主健力寶。2005年3月23日,張海因涉嫌挪用資金,被廣東佛山警方依法拘留。入獄之后,張海買通關系,通過偽造舉報立功和虛構發明專利,先后兩次減刑,第一次從10年減刑為8年,第二次減刑到6年。2011年年初,張海提前出獄,旋即出國,下落不明。

李友進入方正集團后,與張海分道揚鑣,并帶領方正集團實現一系列擴張。

其中,主要并購包括:2002年斥資2.3億收購了浙江證券;2003年出資2億收購蘇州鋼鐵集團;同年以3億入主西南合成制藥;以4億元收購武漢正信投資……

至2013年,方正集團總收入680億元、總資產960億元,凈資產339億元。

“致命斗法”

2013年,李友遇到了“宿命”中的對手郭某。

起初,雙方關系親密。2013年5月,郭某旗下的政泉系注資民族證券時缺少資金,通過方正集團旗下的方正東亞信托融資80億元,絕大部分資金用于增資民族證券。

李友則希望政泉控股幫助代持北大醫藥部分股票。

雙方的合作算盤為:方正通過方正證券吃下民族證券,讓方正證券的資產規模跨入行業第一梯隊;而政泉控股則試圖通過換股收購的方式將民族證券“借殼上市”,從而獲得來自方正的資金援助。

2013年10月,方正東亞信托向上海銀行北京分行轉讓了政泉系49億元為期兩年的債權,而政泉控股沒有在期限內還款,導致政泉系危機被引爆。

郭某認定李友故意想逼政泉控股資金鏈斷裂。方正的高管則宣稱,政泉想控制方正證券的董事會。

2014年11月2日,政泉控股連發5份公告,舉報方正集團高管涉嫌內幕交易。

2015年11月5日,方正集團在官網發布公告,稱魏新、李友、余麗三位董事應相關部門要求協助調查,三人分別為方正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和總裁。

政泉控股舉報后,李友的“關系網”和“外圍公司”開始浮出水面。“協助調查”的方正集團董事、總裁余麗為李友“鄭航系”的同學;集團高級副總裁曾是李友在校時上下鋪的兄弟。

除此之外,方正集團副總裁、北大醫藥法人代表李國軍為李友胞弟,方正集團另一位副總裁郭旭光為李友的侄女婿。根據政泉控股的舉報,除李友外,李國軍和郭旭光亦參與了北大醫藥代持事件。

不過,有“鄭航系”員工向雷達財經表示,李友本人并非任人唯親,而是根據個人才能安排崗位,有一些“鄭航系”員工,因能力不足離開。

李友入獄后,北大系隨即安排新的方正集團高管,重新搶回控制權。

2016年11月25日,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消息,李友等人內幕交易案一審公開宣判,法院認定被告人李友犯內幕交易罪,妨害公務罪和隱匿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7.502億元。

2017年5月9日,方正證券公告稱,收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構成信息披露虛假,證監會對方正集團、方正證券等4家企業分別處以60萬元罰款。

同時,李友被處終身證券市場禁入,余麗被處以10年證券市場禁入。

工商大廳搶公章

李友一方并不甘心失去方正集團控制權。根據裁判文書網信息,2017年12月,在北大方正員工攜帶招潤投資證照前往北京市海淀區上地工商大廳內辦理五證合一事項時,余麗、馮志丹、李立民等人搶走了招潤公司公章、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等證件。

拿到招潤公司的工商資料后,2018年,北京招潤在北京市海淀區法院對方正集團提起了三樁訴訟,起訴的案由分別是,作為方正集團的小股東——招潤公司的知情權,招潤公司存放在方正集團的財務資料等財產返還,以及方正集團2018年3月股東大會決議的有效性。

而北大一方也采取了法律手段。北大資產公司訴方正集團在2004年的改制無效。方正集團100%股權,應歸還北大資產公司所有。2019年6月14日,北京市一中院對此正式立案。

更多
  • 該日志由 于2020年05月10日發表在 未分類 分類下, 你可以發表評論,并在保留原文地址 及作者的情況下引用到你的網站或博客。
  • 本文鏈接: 方正集團宣告破產,方正集團宣告破產原因 | 幫助信息-動天數據
  • 版權所有: 幫助信息-動天數據-轉載請標明出處
  • 【上一篇】 【下一篇】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