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數據中心是什么 IDC機房全稱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IDC?
我們了解IDC,但是并不知道IDC全稱是什么,下面來看看。Internet Data Center英文全稱是,意思就是互聯網數據中心。
我們知道IDC的全稱是互聯網數據中心,那么隨便一個賣主機的可以稱為IDC嗎?
都可以統稱為一個行業,IDC擴蓋了所以數據中心里面的行業,比如虛擬主機,數據庫出租,云主機,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等等。
IDC(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聯網數據中心,可以為用戶提供包括:申請域名、租用虛擬主機空間、服務器托管租用,云主機等服務。此外,還有國際數據公司、初始直接費用等多種含義。IDC即Internet Data Center,是基于Internet網絡,為集中式收集、存儲、處理和發送數據的設備提供運行維護的設施基地并提供相關的服務。IDC提供的主要業務包括域名注冊查詢主機托管(機位、機架、機房出租)、資源出租(如虛擬主機業務、數據存儲服務)、系統維護(系統配置、數據備份、故障排除服務)、管理服務(如帶寬管理、流量分析、負載均衡、入侵檢測、系統漏洞診斷),以及其他支撐、運行服務等。對于IDC的概念,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從概念上可以將其理解為公共的商業化的Internet機房,同時它也是一種IT專業服務,是IT工業的重要基礎設施。IDC不僅是一個服務概念,而且是一個網絡的概念,它構成了網絡基礎資源的一部分,就像骨干網、接入網一樣,提供了一種高端的數據傳輸(Data Delivery)的服務和高速接入服務。
中國的互聯網實質由三大運營商的“局域網”組成,其他二級運營商比如長城、鐵通、廣電的天威等雖然自有接入網,但是互聯網出口都是三大運營商,所以還是基于三大運營商組成的“局域網”來談一下。
1、CDN、IDC、第三方帶寬在網絡中的定位。
為了理解,做個通俗的比喻,把三大運營商的網絡比作三臺電腦,三大運營商的互聯互通問題,就是三臺電腦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每個運營商如果是一臺電腦,那么運營商的IDC就是這個電腦的硬盤,CDN就是這個電腦的內存,CDN可以選擇性的對IDC的內容進行緩存加速。第三方出口就是兩臺電腦直連鏈路帶寬不夠用,再額外通過網橋提供另外一條互聯鏈路,當然中間多了個網橋設備做二傳手。
2、CDN、IDC、第三方帶寬在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中的作用。
中國的互聯網,是“中國特色”的互聯網:1)運營商之間互聯鏈路長期高負荷、滿負荷運行,擴容速度遠遠落后于用戶接入帶寬速度,尤其是固網光纖入戶的換代升級和無線網絡3G/4G升級,導致互聯互通的擴容遠遠滿足不了用戶訪問量的增長需求;2)工信部的互聯互通結算政策長期未變,流量結算的政策管制最終加劇了互聯互通問題,中國網民的上網速度慢、“假帶寬”問題,剔除了互聯網公司服務器能力不足的因素之外,最終跟互聯互通問題有很大關系。在用戶接入提速(寬帶中國光纖入戶的升級、4G高速建設帶來的流量增幅)、互聯網產品爆發(主要是移動互聯網APP的爆發)、互聯互通帶寬不足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產生了CDN領域的業務爆發性增長。以運營商比作電腦的例子,如果有視頻訪問需求,本電腦的硬盤(IDC)無該視頻內容,而另一臺電腦硬盤(其他運營商IDC)有該視頻內容,則需要通過兩臺電腦之間互連訪問,如果兩臺電腦直連帶寬不足(互聯互通問題),就需要本電腦的進行內存緩存(CDN)該視頻資源,或者通過另一條鏈路(第三方帶寬)訪問另一臺電腦的硬盤(IDC)。這樣就解釋了最近幾年第三方寬帶增速帶來的$鵬博士(SH600804)$?
3、IDC、CDN、第三方帶寬的增長空間。
從中國互聯網的本質,可以看到CDN、第三方帶寬是中國特色互聯網帶來的行業性機會,隨著用戶接入提速、移動互聯網產品爆發,還會繼續高速增長。運營商角度,從4G網絡的用戶CDN加速比重不到其他互聯網流量加速比重的一半可以看到,隨著4G網絡的高速建設,該領域還有較大市場空間。光纖入戶升級導致的互聯網流量擴容也直接利好涉足CDN、第三方寬帶的公司。但是具體企業的市場估值是否合理,需要分別判斷分析。同時,我們從用戶需求來看,CDN和第三方帶寬市場空間產生的原因,在于互聯互通問題,而互聯互通問題根本原因在于電腦(運營商)上的硬盤(IDC)沒有資源,也就是說用戶訪問的內容,不在運營商網絡內。所以,各大運營商(尤其移動)忙于建設IDC,忙于把T100流量引入到自有網絡內,IDC仍然在不斷的高速發展,因為新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在高速發展。
4、BAT IDC和運營商IDC啥關系。
繼續拿運營商比作電腦舉例,運營商的IDC就是電腦硬盤,BAT還有其他ABC啥的IDC就是電腦U盤、外接移動硬盤。大規模的可以看做移動硬盤,小規模可以看做U盤,通過USB接口(運營商專線)接入電腦(運營商)。對于電腦來說,外接的移動硬盤和U盤是相當受歡迎的,一是因為電腦硬盤上家伙不多,移動硬盤上好東西多;一是因為可以額外賺取USB使用費(專線流量費)。同樣對于電腦來說,直接把內容放到自己硬盤上也好,賺取硬盤空間使用費(IDC租用費)。至于BAT的IDC,因為BAT自有業務太多,而自有IDC有限(移動硬盤不夠大),更多的還是需要放在運營商IDC(電腦硬盤),所以BAT的IDC是不會大規模對外服務的。
5、IDC到底有沒有護城河和技術含量。
IDC就是專業機房、專業制冷、專業電源、可靠性互聯網出口的集合,看起來是基礎設施很簡單,但是對于小規模公司地皮機房、應急發電這些就夠喝一壺,而且很難上規模。至于IDC里面的服務器,都是IDC業務需求公司自行配置的,不會是運營商提供,因為很難滿足對方個性化的業務需求,所以不會涉及到服務器,除非是極其小型客戶,一個服務器上跑N個客戶的應用,當然收益微薄。 IDC企業的運營關鍵是啥?那就是IDC的安全運營至關重要。舉2個例子,(1)$中國平安(SH601318)$?
6、未來IDC啥樣。
互聯網未來的發展,就是云平臺+大數據+社交,未來的IDC就是基于三家運營商IDC上層的云平臺化,通過云平臺調度,運營商內部資源優先訪問,盡量避免走互聯互通。
IDC起源
IDC起源于ICP對網絡高速互聯的需求,而且美國仍然處于世界領導者位置。在美國,運營商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將網絡互聯帶寬設得很低,用戶不得不在每個服務商處都放一臺服務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IDC應運而生,保證客戶托管的服務器從各個網絡訪問速度都沒有瓶頸。
IDC不僅是數據存儲的中心,而且是數據流通的中心,它應該出現在Internet網絡中數據交換最集中的地方。它是伴隨著人們對主機托管和虛擬主機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狀況而產生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由ISP的服務器托管機房演變而來的。具體而言,隨著Internet的高速發展,網站系統對帶寬、管理維護日益增長的高要求對很多企業構成了嚴峻的挑戰。于是,企業開始將與網站托管服務相關的一切事物交給專門提供網絡服務的IDC去做,而將精力集中在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業務中去。可見,IDC是Internet企業分工更加細化的產物。
IDC發展
早期
數據中心在早期巨大房間內的計算產業中是有根源的。早期的計算機系統操作和維護都復雜,需要一個特殊的環境來操作。連接所有的組件需要很多電纜,進而產生了供應和組織的方法,例如標準支架來安放設備,提高的地板,以及電纜盤子(被安裝在頭頂上或升高的地板下)。同樣,舊的計算機需要大量的電源,不得不被冷卻以防止過熱。安全非常重要-計算機非常的貴,并且常常被用于軍事目的。控制計算機房間訪問權限的基本設計方針因此被設計。
在繁榮的微型計算機行業,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開始四處發展,在很多案例中很少有或沒有操作需求。然而,隨著信息技術(IT)的發展,操作開始變得復雜,公司漸漸地認識到需要控制IT資源。隨著客戶端-服務器計算的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微型機(被稱為servers)開始在舊計算機房間中尋找他們的位置。便宜的網絡設備的可用性,外加網絡電纜的新標準,使得在公司內的一個房間中,使用分層設計來放置服務器這種可能,在這個時刻被公認,并不斷流行開來。
現代
數據中心的繁榮在dot-com泡沫中來臨了。公司需要快速的Internet連接,以及不斷的部署系統并出現在Internet上。安裝這種設備對于許多小公司是不可行的。許多公司開始建立非常大的設備,被稱為Internet數據中心(IDCs),它提供了商業上的系統部署和操作的解決方案。新技術和實踐被設計用來處理測量和如此巨大測量操作的操作需求。
從2007年起,數據中心設計、構建和運作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學科。標準文檔來自于可信任的專家組,如電訊產業聯合會,詳細說明數據中心設計的需求。眾所周知數據中心可用性的操作韻律學能夠用來評估商業中斷的影響。有許多開發在操作實踐中被完成,并且設計了友好環境的數據中心。
IT業務是大部份組織的業務中最關鍵的一個方面。主要的一個關注點是商業連續性;公司依靠他們的信息系統來運作他們的業務。如果一個系統變的不可用,公司運作可能被削弱或被完全停止。針對IT業務保證一個可靠的基礎構造組織,將破壞的可能減到最小,是很必要的。信息安全也是一個關注點,為了這個原因,一個數據中心不得不提供安全的環境以保證最小化一個安全突破口的可能性。一個數據中心為了它的主機環境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必須因此保持高標準。這個通過雙份冗余的光纖光學電纜和包含應急備份發電電源被完成。
未來
國內擁有3000多家民營IDC企業,隨著這兩家“國字號”企業加入戰局,中國未來IDC行業的競爭勢必更加激烈。
民營IDC企業要想走的更遠,就必須擺脫體制造成的困境。在國家提倡綠色節能環保的大背景下,IDC產業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IDC產業蓄勢待發,大有可為,IDC企業需要適時抓住機遇,同時修煉自身,打造核心競爭力。一般民營IDC企業通過兼并、上市等方式逐步做大做強,逐漸成為IDC行業中重要的一部分。
前瞻網認為,民營IDC企業上市后可以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結合自身的創新能力,在IDC競爭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有望對電信運營商的壟斷地位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
IDC行業面臨著電信與網通也就是南北互通的難題,為了解決南北互通問題。出現了許多新事物,比如就有,電信網通雙線路接入,電信網通雙線路自動切換七層全路由IP策略技術徹底解決南北電信網通互聯互通數據互載平衡方案,充分體現了互聯網IDC市場的缺陷性。使以前兩臺服務器各放置電信和網通機房供用戶選擇訪問,現在只需1臺服務器放置雙線路機房真正的全自動達到電信網通互聯互訪問。給企業降低成本,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效益。
眾所周知IDC行業是網絡服務性行業,IDC企業的興衰,與其服務和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也就成了一個IDC企業成功的標志。單IP雙線路徹底解決了南北互通這一關鍵問題,使得電信與網通,南北互通不再是問題,而且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更加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IDC行業雙線路技術是IDC行業發展的必然產物及以后的發展方向。
IDC數字宇宙報告《大數據,更大的數字身影,最大增長在遠東》顯示,盡管個人和機器每天產生大量數據,使數字宇宙前所未有地不斷膨脹,但僅有0.4%的全球數據得到了分析。
隨著全球范圍內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設備的普及,和新興市場內不斷增長的互聯網訪問量,以及監控攝像機或智能電表等設備產生的數據爆增,使數字宇宙的規模在最近兩年翻了一番,達到驚人的2.8ZB。IDC預計,到2020年,數字宇宙規模將超出預期,達到40ZB。
云計算之前先說何為“云”?
即將服務器虛擬化,形成虛擬資源池,相比物理機更加節省資源成本,便于管理!
數據在互聯網,圍繞這個數據的相關服務也在互聯網上。云是計算,存儲,網路資源池化的概念。大家每天常用的google搜索,以及gmail郵箱,就是很標準的云,而這都是免費的,因此云與是否收費無關。
云是對互聯網的升級,意味著互聯網并不僅僅是存儲數據,而是為你提供某種服務,云的重點在于把互聯網產品以服務的形式體現出來,把互聯網軟件變成服務。
關于“云計算”有幾種觀點:
1.水龍頭觀點:
當需要的時候,扭開水龍頭,水就來了,我只需要操心交水費就是了!
當你需要用一個軟件時,你不用跑去電腦城,打開應用商店,它就下載下來了,你只需要交錢就是了;
當你想看報紙的時候,你不用跑去報刊亭,只要打開頭條新聞,新聞唾手可得;
當你想看書的時候,你不用跑去書城,只需要打開閱讀軟件,找到這樣的一本書,在手機上閱讀;
當你想聽音樂的時候,你不用再跑去音像店苦苦找尋CD光碟,打開音樂軟件,就能聆聽音樂;
云計算,像在每個不同地區開設不同的自來水公司,沒有地域限制,優秀的云軟件服務商,向世界每個角落提供軟件服務——就像天空上的云一樣,不論你身處何方,只要你抬頭,就能看見!
2.葷段子觀點:
網上很流行的一種比喻:男人找個女友或老婆是自建私有云,單身約炮或者到娛樂場所消費是公有云服務,按需使用并可彈性擴容,已婚男人找二奶小蜜則屬于混合云。
這種解釋方式對男人比較適用,通常稍微一解釋就心領神會!
3.分享經濟觀點:
出行需要用車,云計算或者云服務好比乘坐出租車或專車快車共享單車,隨時需要隨時用,按用量(路程)付費即可。
自己買車開車是混合云,車是自己的,出去付費停車或加油相當于部分使用公有云,而亞馬遜或微軟云在國內跟黑車差不多被政策限制
4.一日三餐觀點:
餓了要吃飯,在家里自己做飯屬于自建私有云,需要建造廚房購買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等,吃完飯還需要自己刷鍋洗碗等運維工作,費時費力;
外面餐館提供的就相當于公有云服務,按需胡吃海塞吃完結賬抹嘴走人,餐館后廚如何安排做菜順序并加快出菜速度就是負載均衡和虛擬化概念;
請廚師到家里上門做飯則屬于典型的混合云,在資產安全的情況下有限使用公有云。
從三個層面談談:云計算IDC 和 傳統IDC 的區別
1.服務優化層面:
傳統IDC:
常規指實體服務器托管和租用兩種服務類型,實體服務器托管是由用戶自行購買硬件發往機房托管,期間設備的監控和管理工作均由用戶單方獨立完成,IDC數據中心提供IP接入、帶寬接入、電力供應和網絡維護等,租用是由IDC數據中心租用實體設備給客戶使用,同時負責環境的穩定,用戶無需購買硬件設備;
云計算IDC:
云計算IDC服務分為三個板塊:IaaS、PaaS和SaaS
服務是指是從基礎設施(Iaas)到業務基礎平臺(PaaS)再到應用層(SaaS)的連續的整體的全套服務,IDC數據中心將規模化的硬件服務器整合虛擬到云端,為用戶提供的是服務能力和IT效能。
相較傳統IDC,云計算IDC增值服務是相關于傳統IDC增值服務的升級,是云計算數據中心下對傳統IDC服務的升級版!云計算IDC情況下,可獲得具備高擴展性和高可用的計算能力,用戶也再無需擔心硬件設備的性能限制等帶來的問題
2.資源調度層面:
傳統IDC:
在硬件服務器的基礎進行有限的整合,例如多臺虛擬機共享一臺實體服務器性能
云計算IDC:
通過資源集約化實現的動態資源調配,云計算可以實現橫向/縱向的彈性資源擴展和快速調度
傳統IDC提供的資源難以承受短時間內的快速再分配,且不說企業等待的時間成本,本身而言容易造成資源閑置和浪費!
云計算IDC而言,通過更新的技術實現資源的快速再分配,可以在數分鐘甚至幾十秒內分配資源實現快速可用,可以有效地規避資源閑置的風險。此外,傳統IDC遠不如云計算IDC那樣可以跨實體服務器,甚至實現跨數據中心的大規模有效整合。
3. 效率提高層面:
云計算IDC服務相較傳統IDC服務,前者采取更加靈活的資源利用方式,通過技術提升和優化使用戶從硬件設備的管理和運維工作中解脫出來,專注內部業務的開發和創新,由云服務商負責云平臺本身的穩定,通過這種責任分擔模式使整個平臺的運行效率獲得提升!
誠然云計算的時代已經到來!
云計算時代的發展對很多傳統產業產生了沖擊,傳統IDC服務也已經感受到了云計算的巨大沖擊波!
不可否認的是傳統IDC企業將會面對更大市場和銷售壓力,云服務也將促使更多的用戶將業務轉存到云中。
對傳統IDC服務而言,未來定制化的需求將會得到市場的更多青睞和認可,傳統IDC而言在云計算時代而言,需要積極的自我求變和轉型。不然,也許淘汰并不是什么危言聳聽,只是時間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和任何做IT行業里做技術的回答都一樣。看個人。
這話,感覺是廢話,其實就是廢話......
做運維,不管是云計算中心還是小機房,都是靠技術和經驗積累。不管是做路由&交換方向,還是做小機,或是做存儲,都是技術說話。如果喜歡這行,對這行有濃厚的興趣,肯吃苦,那么,來吧,運維歡迎你。
那什么算有濃厚的興趣?很簡單,在機房里,面對若干排的機柜,若干臺的設備,是否感覺很興奮?很激動?對新人來說這個很重要。如果面對這些你沒感覺,甚至不喜歡,覺得恐怖,那么,還是算了,趁早干其他的。沒有興趣,濃厚的興趣,越到后面越難,越不容易堅持,越到后面越麻木,越覺得不過如此。技術做久了都這樣。
這行的大概就兩個,一個守家,一個巡游。
如果是守家的(我們把守機房的叫守家的),還好點,無非是要值夜班,輪流。這行比較苦,因為機房里很枯燥,好處是可以上網,而且網速很快,最好用自己的設備上網........機房里很吵,常年制冷系統恒溫,坐久了出來感覺不舒服。而且,大量的電磁輻射,對皮膚,男性生理健康,都不好。但是可以鍛煉技術,因為機房里任何問題都可能出現,有的都很神奇。比如,小機,后面的出風口被A4紙擋住,機器都會報警.......
如果是做系統集成(我們叫巡游的),那么,要面臨長期的大量的出差生活,要面臨后面的談戀愛,甚至結婚了,怎么辦?隨便一個單子,出差都是論月起步,三五個月,半年,甚至多半年都很正常。經常半夜被電話吵醒,電話從來不敢關機。最操蛋的是三個網(移動,聯通,電信)的手機同時響。常年到處出差,四海為家。到哪都是隨身的包,簡單的衣物,再就是大量的電子產品,本子,移動硬盤,U盤,光盤,資料,等等等等,吃飯的家伙,要愛護好。到哪都是干活,不是建機房就是維護設備。有時候半夜會被叫醒,能遠程的還好,遠程不了的必須坐最早的交通工具趕過去。
無論是守家還是巡游,都很苦,時間長了都會很煩。這兩個也不是區別很大,能守家的也能巡游,能巡游的也能守家,只要技術過關。好處是神馬?其實好處是可以接觸大量的硬件和軟件,這行必須手動強,沒說的。如果沒接觸大量的設備,是干不了這行的。這個憑借的是經驗,經驗哪來的?親手操作過不同廠家的不同系列的設備,長期的,拆封,上架,連線,配置。然后就是故障排除。無論守家還是巡游,機房里都有各種各樣的設備。不同廠家的,不同系列的,高中低都有。要想讓這些設備全部正常運行很難,要是排除故障更難。生產環境,也就是處于上線運行的環境,不能隨便動設備的。如果要動,動之前必須做好很多準備工作。是否影響其他設備的運行?有沒有數據的備份?無論設備配置的備份還是數據備份。估計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多少時間能排除?如果短時間解決不了,有沒有替代設備或是方案?最壞的結果是什么?造成的損失有多少?能否彌補或是挽回?等等。這些都要運維的人有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技術,另外,心理素質也要好,遇到問題千萬別慌。不過,人品和運氣也很重要,哈。
技術做好了能做到技術主管,這個也和程序員一樣,很復雜,說不清。技術主管,要面對的是,整個機房的負責人,或是,某個系統集成合同的負責人。就是說,這一大盤子都是你的。出了任何問題都先找你,因為你是負責人。這就要求,負責人,首先技術要過硬,不一定全部都精通,但是要有經驗。然后主攻一部分,要做到絕對的精通。其他的分塊有具體的負責人,人技術要好,要靠譜。這就是考驗主管的管理能力,協調能力。管理人比管理機器復雜的多的多。機器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這點,技術不是重要的,管理能力才是重要的。
這行其實沒什么光彩的地方,永遠在幕后,永遠是不出問題就萬事大吉。什么都無所謂,只要穩定,穩定,穩定,“維穩”是必須的.......有成就感或是有事業感的話就是各種高級設備都玩過,不管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都親自通過你的手,讓他正常工作。最后,看著機房里的設備都運行正常,那種感覺,很爽。每做完一個單子,之前一箱箱的設備和線纜,通過你和同事的努力,全部上架,整齊規劃,運行正常,那種感覺很舒服。有時候有點感性的話,會看著一排排的機柜,像巡視一支部隊,而你,就是這只部隊的指揮官!!!哈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