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市場份額 2017淘寶京東市場份額
淘寶網是亞太地區較大的網絡零售商圈,由阿里巴巴集團在2003年5月10日投資創立。淘寶網現在業務跨越C2C(個人對個人)、B2C(商家對個人)兩大部分。截止2014年,淘寶網注冊會員超5億人每天有超過1.2億的活躍用戶,在線商品數達到10億件,淘寶網和天貓平臺的交易額總額超過了1.5萬億。2015年4月1日,淘寶正式全面啟動淘寶店鋪從“實名認證”到“實人認證”的升級,防范網絡不誠信行為、打擊售假店鋪。2015年5月14日淘寶網被臺灣經濟部門限半年內停止或撤資。2015年8月25日,廣東消委會正式向淘寶發函表示,要求糾正商家不當經營行為。2016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曝光,淘寶網旗下車易拍存在競價貓膩,存在嚴重欺騙消費者的行為。2016年3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為淘寶的未來明確了戰略:社區化、內容化和本地生活化是三大方向。
淘寶、天貓、京東、唯品會作為電商企業中的佼佼者,各有所長,吸引網購消費者前去網購。淘寶以價格、品類見長;京東物流、服務的優勢凸顯;天貓的品牌、品類受到肯定;唯品會的品牌、品質領先。
四、社交媒體傳播“動力”強
網購用戶了解購物網站的途徑主要通過社交媒體、廣告、新聞報道及親戚朋友推薦。
據調查顯示,有48.2%的網購消費者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了解天貓;通過此方式了解淘寶的有45.3%,唯品會被38.3%的用戶通過社交媒體所熟知。1號店在社交渠道的傳播聲量也比較突出,44.4%的網購用戶通過社交渠道了解1號店。
五、“品質”成電商平臺“吸金利器”
新京報訊 (記者楊礪)11月12日零點,2017年“雙11”正式落下帷幕。最終,阿里巴巴宣布大促成交額鎖定1682億元;京東也在今年首次公布雙11銷售數據,下單金額鎖定1271億元。除天貓、京東公布交易數據外,蘇寧、國美等電商平臺則未公布具體數字,不過均表示較去年提升明顯。
在這個電商平臺的“收割節”,首次公布雙11“戰報”數據的京東,在雙11未落幕時就遭到了對手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評論為“京東數學很好”,暗指京東統計的是11天的數據;隨后,京東集團CMO徐雷則在朋友圈回懟:為啥你家可以提前預售20多天,然后算一天銷售額。
千億銷售數據背后:增長壓力顯現
11月12日零時,阿里巴巴未經審計的數據顯示,11月11日全天,2017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總交易額(GMV)達到1682億元人民幣,移動端成交占比90%,1682億元的交易額,與去年相比增長39%,比2009年雙11的交易額增長了超過3000倍。
同時,天貓雙11“億元俱樂部”亮相,167家品牌商家成為今年的會員。蘋果占據成交額榜首,美的、小米單日成交額突破20億元。
京東今年也開始披露交易數據。11月12日零時,京東宣布,于11月1日至11日24時舉行的京東全球好物節交易額達到1271億元,當天的訂單已有85%實現當日生產出庫。
由于統計口徑不同,阿里高管稱京東“玩數字游戲”,而京東則反擊阿里“搞蓄水池銷售”。
口水仗的背后,是兩大電商巨頭相互牽制。雙11前,一些品牌商就開始面臨不得不在京東和阿里之間進行二選一的決策。
9月底,綾致集團旗下的Only、Vero Moda、JACK & JONES、SELECTED關閉京東店鋪,并向消費者發送短信稱,京東店鋪因業務調整,無法繼續服務。緊接著,韓都衣舍、江南布衣、太平鳥、真維斯、GXG等服裝品牌也紛紛宣布從京東退出。業內人士透露,多家服飾品牌退出京東與來自天貓的壓力不無關系。
相互廝殺的背后是電商增速的放緩,中國國家統計局2016年的數據顯示,網絡購物交易規模同比增長僅1.8%。
即使是電商一年一度的流量高潮“雙11”的熱度也在消減,據阿里巴巴歷年雙11成交數據顯示,平臺總交易規模增速雖在今年略有回升,但此前已連續4年持續放緩。同時,“雙11”關鍵詞百度搜索指數連續兩年下降。
“無論是大平臺還是小平臺,都面臨流量枯竭的危機?!币晃粐鴥纫痪€電商高管稱,互聯網流量紅利期已經過去。
機構數據:阿里京東市場份額略有下降
12日,星圖數據對20家B2C電商平臺進行監測,2017年雙11全網總銷售額達2539.7億元,產生包裹13.8億個。在雙11銷售額方面,天貓銷售額占全網比例66.23%,京東占比21.41%。
而2016年星圖數據顯示,“雙11”當天全網銷售額最終為1770.4億元,天貓/淘寶占比68.2%,京東占比22.7%。
所以按照星圖數據,對比2016年的數據,全網雙11交易額規模同比增長43.45%。其中天貓1682億,同比增長39.35%,市場份額下降了2個百分點。京東同比增長35.4%,市場份額下降了1.3個百分點。
11月17日,海南,南國的海風中還有夏季的味道。
eBay中國的CTO鄭長青依舊在臺上講著eBay的歷史,eBay的模式,eBay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以及回顧著有22年歷史的eBay曾是多么耀眼,這一系列的講述,似乎并不是在說著一家在全球電商市場中,市場份額僅次于阿里和亞馬遜排名第三的企業,而是傳達出他對中國市場還有諸多不甘。

“一切都是十年前的樣子,一成不變的運營模式,不像淘寶平臺,幾乎每個月都有變化”,一位入駐eBay長達十年的3C品類賣家告訴品途商業評論,十年來,eBay基本沒有針對專業賣家做出過任何改進。
的確,在很多專業賣家看來,eBay在中國市場一直不溫不火,中國電商平臺激烈的競爭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eBay本身也缺失對中國市場和賣家的洞察和調研。
這些反饋都與鄭長青所描述的變化相差甚遠。
eBay敗北中國
成立于1995年的eBay,在兩年后便風光上市,隨后從美國總部計劃打入中國市場。
最具標志性的事件為2002年,eBay收購了當時中國最大的拍賣網站易趣網三分之一的股份進入中國,第二年,又以總價1.8億美元收購了易趣網全部股份,變為自己的全資子公司。在當時中國線上零售市場規模并不算大的時候,eBay可以說是風光無限。
而就在這前后,馬云成立了淘寶網,eBay對入住商家收費,而淘寶則免費,雙方開啟了拉鋸戰。
eBay認為,不收交易費是不安全的。隨后,淘寶和eBay紛紛憑借著強大的市場推廣能力爭取更多的商家,2005年eBay投入1億美元在中國市場發動營銷攻勢,多次宣稱要干掉淘寶。

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相較于剛剛起步的淘寶,eBay的平臺規則和商業模式都已成熟,但它并不像淘寶那樣為了適應市場,根據競爭對手的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規則,也被看作這場戰役eBay失敗的原因。
2006年12月,《紐約時報》報道,eBay計劃關閉中國拍賣網站,取代它的是一家由TOM在線控股的合資公司。根據協議,eBay將持有新網站49%的股份,而TOM在線持有51%的股份。此舉也被視為eBay在中國徹底失敗。
有分析師認為eBay的失敗并不在于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發展速度,而在于該公司失去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因為eBay一直未能理解中國市場和文化,這是公司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公司還面臨著監管方面的挑戰。
盡管屢次受挫,但eBay依舊沒有放棄中國市場,一心想要拓展和鞏固自己的業務。2007年eBay大中國區CEO廖光宇曾表示,如果想要保住eBay在全球電商市場的地位,就必須涉足中國,而且必須要在中國占有一席之地,這就需要公司從長計議。
eBay卷土重來,再遇老對手
鄭長青告訴品途商業評論,eBay這次的關鍵點不在于跨境電商,而是跨境零售電商,從邊緣化的角度切入,幫助中國的企業將產品賣到世界各地,這是過去電商時代所忽視的領域。
的確,在傳統的貿易路徑里,中國的制造商或者中國貿易商想要將產品賣到海外的消費者手中,要經過多層中間商,其中包含出口商,海外的進口商等環節后才會到達,而每一層又代表著加價和效率的損耗。
諸如上述痛點,在傳統貿易的模式制約了賣家的發展,依賴傳統銷售、買家需求封閉、訂單周期長、匯率風險高、利潤空間低等問題長期存在。
而跨境電商平臺近幾年的興起,將傳統貿易采購方式逐漸向在線方式轉變,雖然還只傾向于小單多頻和定制化。

0 Comments.